原创 龙田有雨 南山古社 2019-07-21 23:09
最近有些忙,所以更新慢了,特此致歉。为了照顾到“深入”和“通俗”不同需求的朋友,所以这一期我尝试将内容分为“注解”和“故事梗概”两部分内容。“注解”侧重仅就一些关键地方进行必要解释。“故事梗概”则侧重对本文内容进行故事性的讲述。朋友们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性阅读相关内容。
感谢献声录音的@刘子默 和帮忙找部分文献资料的@浅若夏沫 两位小友的帮助支持。
◇桓公九年
【经】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夏四月,秋七月。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传】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楚子使薳章让于邓,邓人弗受。
夏,楚使斗廉帅师及巴师围鄾。邓养甥、聃甥帅师救鄾。三逐巴师,不克。
斗廉衡陈其师于巴师之中,以战,而北。邓人逐之,背巴师而夹攻之。邓师大败,鄾人宵溃。
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冬,曹大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大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注解
【经】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1、九年。鲁桓公九年,即公元前703年。
2、季姜。即鲁桓公八年所提到的周桓王将要迎娶的纪国女子。姜为其姓氏,季为其在姐妹中排行。先秦时期,“姓别婚姻,氏分贵贱”,同姓不婚,对于女性的称呼都会加上其姓,然后再加上其名、字、谥等。而女性的取名(字)方式则也有不同方式,其中有随夫字的,有以其在姐妹中排行称呼的,不一而足。
夏四月。
秋七月。
1、夏四月。秋七月。根据《春秋》体例,春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为一季之首,即便当月无事记载,也会写上“春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1、曹伯。前面在梳理鲁桓公五年的内容时候,我们曾提到过,曹国为周武王弟弟振铎封国,因分封在曹地,故名曹国,都城为陶丘,即今天山东省菏泽市的定陶县。此处之“曹伯”为曹桓公。
2、世子。即“太子”,先秦“太”一般写作“大”。《春秋》一般称“世子”,《左传》则一般称“大子”,射姑是其名,射,音“亦”。
【传】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1、行。出嫁的意思。这段文字是解释《春秋》而作,《左传》认为,但凡是诸侯的女儿出嫁,只有作为王后才会写入《春秋》。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楚子使薳章让于邓,邓人弗受。
1、巴子。巴国为一个生活在汉江中游地区的古老方国,故地在今天湖北省襄樊市一带。据史料记载,巴国为姬姓,参与了周灭商的过程,之后被分封为子。春秋时候遭遇楚国的强势冲击,不得不逐渐西迁到重庆一带,战国时被秦国所灭。
2、鄾。音“忧”,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3、行人。负责外交事宜的官职。
夏,楚使斗廉帅师及巴师围鄾。邓养甥、聃甥帅师救鄾。三逐巴师,不克。斗廉衡陈其师于巴师之中,以战,而北。邓人逐之,背巴师而夹攻之。邓师大败,鄾人宵溃。
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1、梁伯。据吴镇烽《先秦梁国考》,先秦古梁国有伯益封国、姬姓梁国、秦仲少子康封国等几个梁国。这里所说的梁伯乃秦仲少子康之封国。都城故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后同芮国一道为秦所灭。
2、荀侯。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及何光岳《荀国、原国考》,周灭商之后,封周室宗亲于古荀国,即今天山西省新绛县内,侯爵,是为荀国。后被晋武公所灭。晋武公灭荀国之后,将其地封与大夫原黯,这就是晋国之荀氏。后来晋国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皆出自荀氏。
3、贾伯。周成王分封弟弟虞到古唐地,是为晋国。到周康王时期,又分封虞少子公明于贾地,是为贾国。故地在今山西省襄汾县内。
冬,曹大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大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故事梗概
鲁桓公九年,是公元前703年。在鲁桓公八年,我们曾说到,周桓王要迎娶纪国的女子为王后。但根据礼制,周天子本人是不能亲迎的,而且王后也不能直接前往天子京师。需要与周天子同姓的诸侯代周天子先将王后迎接到该诸侯国,然后再送往周天子京师。那么周桓王这次迎娶纪国女子,则是由鲁国来代周天子亲迎的。公元前703年的周 历春天,嫁给周桓王的季姜终于抵达京师。《左传》解释说,但凡是诸侯公室女子出嫁,只有嫁给天子做王后的,《春秋》才会记载。
也是在春天,巴国派遣行人韩服前往楚国报告,希望能够与邓国交好。各位请注意这里的行人不是咱们今天所说的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个行人,这里的行人是指负责外交事宜的一种官职。巴国之所以想跟邓国交好却要来报告楚国,大概是因为巴国此时比较依附亲近楚国,因此有事就报告一下大哥,希望大国能给自己做主。
楚国接到巴国请求之后,就把大夫道朔同韩服一起带着礼物前往邓国访问,以求交好。结果没想到在邓国南部边境的鄾地,被当地人给抢劫了,不仅抢劫了,而且还把道朔和韩服给杀了。这让楚国如何受得了,然而楚国却并没有马上发飙出军攻打邓国,而是派薳章前往责备邓国,要讨个说法,但没想到邓国压根没有歉意,更不接受楚国的责备。
于是,夏天时候,楚武王就派遣斗廉率领楚国军队同巴国军队一起包围了鄾地。邓国则派出大夫养甥、聃甥率军前来救援鄾地,然而邓国军队对巴国军队发动了三次冲锋,都没有击溃巴国军队。
楚国这边的斗廉则耍了一个小计谋。他将楚国军队部署在巴国军队中间位置,刚与邓国军队一接触就装作败退,邓国军队一看楚军败退,自然就要追,追着追着,邓国军队就处于楚国军队和巴国军队之间的位置上了,楚国和巴国军队这个时候再前后夹击,把邓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鄾地的人也连夜溃逃。
前文说到,在鲁桓公八年的春天,曲沃武公灭掉了以翼城为国都的这个晋。同年冬天,周桓王命令担任天子卿士的虢公林父讨伐曲沃武公,将曲沃武公打败逐回曲沃,然后立晋哀侯的弟弟晋缗侯为晋国国君。
到鲁桓公九年的秋天,虢公林父又会同芮国、梁国、荀国以及贾国一起讨伐曲沃武公。
鲁桓公九年的冬天,曹国的太子射姑来鲁国访问。鲁桓公以接待上卿的仪礼接待他,《左传》认为这是符合礼制的。然而在举行宴会的时候,美酒斟上,音乐响起,射姑却发出了叹息。鲁国的大夫施父就说:“曹国的太子恐怕是有什么忧虑吧?不然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叹息呢?这里可不是叹息的地方啊。”
射姑是为何叹息呢?我们将在下文继续讲述。
如果您觉得本文可读,请转发朋友圈扩散一下,谢谢大家。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